在黃埔軍校培養的眾多為中華民族獨立而浴血奮鬥的學生中,涌現出一批令人景仰的巾幗英雄,趙一曼便是其中一位。
  趙一曼,原名李坤泰,四川宜賓人,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同年考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;1928年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。“九·一八”事變後不久,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存亡,她舍子從戎,毅然奔赴東北抗日戰場,帶領一支游擊隊馳騁於白山黑水之間,“紅裝白馬”的英姿令日寇聞風喪膽。
  “誓志為人不為家,涉江渡海走天涯。男兒豈是全都好,女子緣何分外差。未惜頭顱新故國,甘將熱血沃中華。白山黑水除敵寇,笑看旌旗紅似花。”這是趙一曼生前寫下的一首詩。1935年11月,她負傷被俘,在獄中堅貞不屈,1936年8月2日英勇就義,年僅31歲。就義之前,這位英雄母親給兒子留下的遺書,讀來催人淚下。
  青春換得江山壯,碧血染將天地紅。當趙一曼孫女陳紅向本報記者憶起她未曾謀面的奶奶時,仍難掩深藏內心的感慨和思念。
  ●南方日報記者 洪奕宜
  本欄目由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、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、廣東省藝博文化交流中心提供支持
  總策劃:張東明 王更輝 孫愛群
  指 揮:段功偉 郎國華 張翼飛
  統 籌:徐 林 金 強 林亞茗
  執 行:洪奕宜
  軍校生活
  苦學軍事成優秀女學員
  趙一曼,1905年出生於四川宜賓一個地主家庭。1919年,“五四”運動爆發,她在大姐夫鄭佑之的引領下,接觸了《新青年》、《民國日報》等進步報刊,萌生了外出求學的念頭。1926年正月,在大姐夫和二姐的幫助下,她從家裡逃了出來,進入宜賓女中求學。也就在這一年,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,後考取了黃埔軍校。
  南方日報:奶奶是個什麼樣的人?
  陳紅:奶奶小時候是性格特別倔的一個人,像男孩,喜歡打抱不平,有時候鄰居家的孩子受欺負,她總是去幫助這個受欺負的孩子。
  溫野(《趙一曼傳》作者):辛亥革命推翻了近兩千年的封建帝制,但是長期禁錮和統治人們的封建意識、封建陋習還沒有革除。當時為了讓腳纖細,女孩到了一定年齡必須裹腳,但趙一曼總會把裹腳布剪掉。她對母親說,腳裹得很小,幹活不方便,甚至連門檻都跨不過去,有什麼好處?她最終說服了母親。這件事可以看出她從小就有反抗精神。
  南方日報:趙一曼考取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,當時這支女子隊的學員都是從哪裡來的?
  溫野:1926年10月,黃埔軍校在武漢創辦分校,設在武昌兩湖書院,1927年初在全國招收女學員。經過嚴格審查,最後只錄取了183人組成了女子學員隊,加上由湖南學兵團併入的30名女生,女生隊總數為213人。她們中有的是在校大學生,也有少數已經當了母親,還有的纏過足。無論是出身、年齡,還是文化程度、政治面貌,都參差不齊。但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,就是敢於衝破藩籬,投身到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中。這是黃埔軍校歷史上唯一一期女子學員,被列為黃埔軍校第六期,這也造就了中國現代第一代女軍官。
  南方日報:趙一曼在軍校的學習情況如何?
  溫野:趙一曼進入軍校的時候,學名李淑寧,被編在政治女生隊。女生隊學習、訓練的課程和男學員一樣,早上5點半起床,晚上9點半就寢,每天8堂課,生活節奏也很緊張。課程主要分為軍事和政治兩大類,政治課內容豐富,有三民主義、共產主義等。學校還會邀請一些著名的進步人士到學校講演。課餘時間,學校會組織女學員到社會上進行宣傳。
  南方日報:黃埔軍校短短的半年多時間,您覺得對趙一曼的一生起到什麼作用?
  溫野:1927年7月,汪精衛公開發表聲明反共,所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決定提前結業,213名女學員除極個別學員被送到蘇聯學習外,大部分都被分到葉挺和張發奎的部隊。儘管趙一曼在黃埔軍校女生隊的時間不長,但對她的人生道路來說,這是一段不尋常的歷程。在軍校的這段時間里,她在政治思想和軍事素質方面都有很大提高,學習了很多軍事知識,為她後來在東北的抗日鬥爭打下很好的基礎,也打造了堅定意志。
  東北抗戰
  遭受酷刑從容就義
  1931年“九·一八”事變爆發後,趙一曼奔赴東北,走上了抗日前線。1935年,在一次激戰中受傷被俘。日寇使用非人的酷刑和“心理戰術”逼供,但趙一曼始終沒有屈服。無計可施的日寇惱羞成怒,決定處死趙一曼。1936年8月2日,在生命的最後時刻,趙一曼嚮日本憲兵要來紙筆,在開往珠河的火車上,給兒子寫下最後的話。日本戰犯的供述是這樣記錄的:趙一曼在赴刑場的路上,“唱著紅旗歌,其態度從容,毫無懼色,令人震驚”。
  南方日報:您奶奶和爺爺1928年在莫斯科結婚,後來是在什麼情況下返回國內的?
  陳紅:因為蘇聯氣候寒冷,再加上學習過於勞累,奶奶肺病複發,當時剛好國內急需婦女幹部,黨組織決定讓她提前回國,奶奶當時已經有孕在身。回國後,她被黨組織派到湖北宜昌,建立地下交通站,負責轉送文件和護送幹部。我父親出生後,形勢所逼,奶奶又去了上海,從事地下工作。
  南方日報:您奶奶送走您父親的時候,他才一歲多。
  陳紅:是的。因為當時在上海做地下工作非常危險,隨時都有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。奶奶就狠下心,決定把孩子送到武漢爺爺的堂兄那邊寄養。將我父親送走時,母子倆拍了一張合影,是1930年4月拍的,後來奶奶把這張合影寄給了爺爺,讓他不必掛念。從此,我奶奶和父親就再也沒有見面了。
  南方日報:1955年,與母親分別20多年後,您父親才知道,母親就是著名的抗日英雄趙一曼。
  陳紅:是的,父親知道真相後,特別難受、特別傷心,痛哭一場。後來,父親就在左臂上刺了“趙一曼”三個字,一直到他去世,手上那個印子還很清晰。
  南方日報:對這位您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奶奶,您有什麼感慨?
  陳紅:宜賓有個趙一曼紀念館,每年清明節,我都會到那裡去拜祭,有時帶著女兒一起去。每次看到奶奶的遺物和書信,我都會忍不住流淚,尤其是當了母親之後,更加體會到奶奶的不容易。為了信念,她捨棄了家庭、捨棄了丈夫和兒子,讓人崇敬。我想,我應該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趙一曼,不是為我自己,而是為了銘記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。
  趙一曼給兒子的遺書
  “寧兒,母親對於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,實在是遺憾的事情,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,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,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。希望你,寧兒啊,趕快成人,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,我最親愛的孩子啊,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,就用實行來教育你。在你長大成人之後,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。1936年8月2日,你的母親趙一曼於車中。”  (原標題:紅裝白馬趙一曼 白山黑水殺日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k73tkjre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